日期 : 2017.02.24
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船→塔克辛廣場→午餐→藍色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有頂大市集→伊斯坦堡阿塔圖克國際機場
↑↓ 加拉達橋
↑ 渡輪碼頭
伊斯坦堡海峽(土耳其語:İstanbul Boğazı),又名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語:Boğaziçi,希臘語:ΒόσποροςVosporos,保加利亞語:Босфора),是一個介於歐洲與亞洲之間的海峽。它長約30公里,最寬處寬約3700米,最窄處寬約700米。
博斯普魯斯海峽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即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小亞細亞半島相望,是黑海沿岸國家出海第一關口,也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因此,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必須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才能首往地中海。(本文棕色字資料皆取自網路)
↑ 船艙
↑↓ 蘇萊曼清真寺(Süleymaniye Camii)是土耳其伊斯坦堡市內的數座大清真寺之一。它是由蘇萊曼一世下令從1550年至1557年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的,是建築師科查·米馬爾·希南最重要的作品。其包括清真寺在內的宏偉的建築群既有城市建築,也有國家性的意義,與法齊赫清真寺擁有同樣的重要性。
整個建築群建在複雜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使用了出奇的建築方案將山丘和周圍的街巷結合到一起。
↑↓ 加拉達塔(土耳其語:Galata Kulesi),中世紀的熱那亞人稱之為基督塔(拉丁文:Christea Turris),是一座中世紀石塔,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加拉達區,恰在金角灣以北。它是該市最引人注目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主宰伊斯坦堡的天際線。
加拉達塔高9層、66.9米,在它修建時是該市最高的建築物。
該塔的上半部分在鄂圖曼帝國時期經歷過數次修復,自從1717年起,該塔用作觀察火情的瞭望塔。
1965-1967年,該塔進行最後一次修復,商業化並向公眾開放。
↑ 加拉達橋橋上餐廳
↑ ↓ 朵瑪巴切清真寺
↑↓ 朵瑪巴切皇宮
多爾瑪巴赫切宮由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下令興建,1843年開始施工,1856年完成。建築工程耗費500萬奧斯曼金磅,相當於35噸黃金。有14噸黃金用於製成金箔裝飾宮殿的天花板。
一共有6位蘇丹曾經住在該宮殿。
↑↓ 四季酒店
徹拉安宮由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下令興建,由亞美尼亞建築師Nigoğayos Balyan設計,由他的兒子Sarkis Balyan和Hagop Balyan建於1863-1867年。
其內牆和屋頂使用木料,而外牆使用彩色大理石。美麗的大理石橋樑連接徹拉安宮與耶爾德茲宮。徹拉安宮花園的圍牆異常之高,將徹拉安宮與外部世界隔離開來。
徹拉安宮的內部裝修直到1872年才完成。四年以後,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被廢黜後不久,在這座豪華的宮殿內去世。繼位者穆拉德五世搬進徹拉安宮,在位僅93天後也被宣布患有精神病而遭廢黜。他的弟弟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繼位後,穆拉德五世一直被軟禁在徹拉安宮,直到1904年8月29日去世。
1909年,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同意議會在徹拉安宮集會。僅僅兩個月後,1910年1月19日, 一場大火摧毀了這座宮殿,只留下外牆。此後曾長期用作貝西克塔斯體操俱樂部的足球場地。
1989年,一個日本公司購買宮殿的廢墟,將其修復,並在花園裡新建了現代化的酒店大樓。現在,徹拉安宮建築成為五星級凱賓斯基酒店的豪華套房,以及兩個招待客人的餐廳。
↑ 徹拉安宮2012年排名「世界15最豪華酒店套房」第14位
↑ 博斯普魯斯大橋
7月15日烈士大橋(土耳其語:15 Temmuz Şehitler Köprüsü),前稱博斯普魯斯大橋(Boğaziçi Köprüsü)是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座懸索橋,為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並連結亞洲與歐洲兩大陸的跨海大橋。
博斯普魯斯大橋的興建決定於土耳其總理阿德南·曼德列斯任內的1957年,於1970年2月開始動工,1973年10月30日落成啟用,當天為土耳其建國50周年紀念日的翌日。2016年7月25日,土耳其內閣通過易名,以紀念當年7月15日未遂政變喪生的人。
↑↓ 歐塔寇伊清真寺
渡輪已開始返回
↑ 前面即是蘇丹麥何密特大橋
↑ 庫勒利軍事學校 (返回時拍攝另一邊亞洲區皆逆光)
↑↓ 貝雷貝伊夏宮 : 位於博斯普魯斯大橋邊的亞洲區,於1865年完工,當年主要做為接待外賓之用。
↑↓ 回望博斯普魯斯大橋
↑ 少女之塔右方為藍色清真寺
↑↓ 少女塔 (土耳其語:Kız Kulesi)又名勒安得耳塔,是土耳其伊斯坦堡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處的一座古塔,距離亞洲一側的於斯屈達爾海岸200米。少女塔由拜占庭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始建於1110年,在此用鐵鏈封鎖海峽,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少女塔曾毀於1509年地震和1721年大火,此後用作燈塔,內部闢為咖啡館和餐廳。
↑ 托普卡匹皇宮(點我)